皇家園林
&
頤和園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澱區
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
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
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
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
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
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年餘株。其中佛香閣、長廊、
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是代表性建築
東宮門
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門楣簷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
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簷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
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
仁壽殿前的麒麟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坐朝聽政、
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所陳的銅龍、銅鳳、
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仁壽殿前的敗家石
俗稱"敗家石"據史書記載,明朝官僚米万钟于北京的房山發現了這塊
色青而潤,狀若靈芝的巨石,在運往米氏勺園的途中,由於財力不支,
不得不棄於郊野,後被乾隆皇帝耗巨資移置於此,
取名"青芝岫ㄒㄧㄡˋ(秀)",是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
太后很不高興乾隆為這塊石頭耗巨資(米万钟也因為它敗盡家產)
所以叫它敗家石
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也是慈禧居住地方。面臨昆明湖
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
「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
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樂壽堂殿內設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座旁有兩只盛水果聞香味
用的青龍花大磁盤,四只燒檀香用的九桃大銅爐。
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
玉瀾堂: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
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是光緒皇帝的寢
大戲樓
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戲樓共三層,
後臺化妝樓二層。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臺
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演神鬼戲時,可從「天」而降,也可從「地」
而出,還可引水上台。
走入邀月門就是長廊
長廊的上方有8000多幅畫 全長有728米 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畫廊
辣媽在園林旁休息也是在欣賞長廊上精典古畫
佛香閣
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
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簷的建築; 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
木擎天柱,為古典建築精品。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排雲殿
排雲殿: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
為排雲殿,也是慈禧在園內居住時過生日接受百官朝拜的地方
在辣媽後是蘇州街裡有一座高高的柱子那是中國第一盞電燈
是德國人 送給慈禧的生日禮物
辣媽的後面也市仿蘇州街的一角
聽鸝館
聽鸝館: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看戲所建,內有兩層的戲台,因古人常借
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美動聽,故名之為「聽鸝館」。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跨於東隄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隄島
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
欄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彷蘆溝橋)
銅牛: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1755年年用銅鑄造,
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文昌閣:文昌閣在頤和國昆明湖東隄北端。原是一座城關,為清漪園的
園門之一。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年),現存城樓為光緒時
(1875-1908)重建。
城頭四隅角廊平面呈" 人" 字形,中間為三層樓閣。中層供奉文昌帝君
銅鑄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銅騾一個,極富特色。
石舫:清晏舫,俗稱: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
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築。它的前身是
明朝圓靜寺的放生台。
乾隆修清漪園時,改台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
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
璃,頂部磚雕裝飾
諧趣園
諧趣園: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
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
年(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
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