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樂山大佛
佛教造像歷史悠久 千年樂山大佛
位於峨眉山以東的樂山市,依凌雲山棲霞峰
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
(大佛的修建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
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在凌雲山腳下匯合,
水流湍急,勢不可擋,到了洪水季節,
船隻經常觸壁粉碎。
海通大師看到這種情形
於是決定在山腳依山開鑿一座大佛,
一是改變山腳的山勢而減緩水勢,
二是藉助佛力來鎮水
海通大師用了20年時間,募集了一筆錢,
但還沒開工,就遭到當地官員的索賄。
海通大師挖出自己的眼睛,對前來索錢財的人說:
“我的眼睛可以挖給你,
這筆鑿造大佛的錢 我絕對不能給你!
大家都被海通大師 大無畏的精神所震撼
遺憾的是,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
海通和尚就去世了。
之後,得到朝廷(武則天)的資助,
大佛的開鑿歷時90年才終告完成。
修建好的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佛。
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
耳長7米 耳內可並立二人,鼻長5.6米,
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
肩寬24米,
手指長8.3米,
從膝蓋到腳背28米
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
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
大佛依凌雲山的山勢鑿成,
造型莊嚴,雖經千年風霜,
至今仍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
人們對賞這尊世界第一大佛,
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
看到他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
而對他的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
其實,細細研究它的形體結構,是很有趣味的。
沿大佛左側的凌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
在這里抬頭仰望大佛,會有高不可攀的感覺。
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
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
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才能登上棧道的頂端——
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
此處可以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
石塊嵌就的髮鬈:大佛頭頂共有螺髻1021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
有一個深約25釐米的窟窿,
明史書中記載的“極天下佛像之大,
兩耳猶以木為之”是真實的。
在大佛鼻孔下端也有窟窿,裡面露出三截木頭,
呈品字形,說明大佛隆起的鼻梁也是用木頭做的。
不過,是唐代竣工時就是如此,
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的,
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了。
排水系統遍佈全身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
在大佛頭部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
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
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根本看不出來。
大佛的衣領和衣紋褶皺上也有排水溝,
而正胸左側的水溝則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
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
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被侵蝕和風化,
千百年來,對於保護大佛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個標示是受美國聯合國保護的印證
藏寶肚囊空復空 佛頭無奈頂蒿叢
三江涌浪千帆過 百代流光一瞬中
亂世風塵法相老 無拘污垢毀顏容
時逢盛世還新貌 寺院晨鐘憶海通
(近代凌雲寺住持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