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慶樓
坐落在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北面溪邊建於明永樂十七年,
即公元1419年,距今已經594年,
是永定現存圓樓中年代最久遠,
結構最特殊的一座圓樓。
與緊鄰的五座圓土樓和三十一座方土樓相呼應,
集慶樓座南朝北,占地面積2826平方米。
外環直徑有66米,底層牆體厚度1.6米,樓高12.7米,
,與厚達近2米的生土牆. 經歷了近600年的風霜雪雨,
以下就讓辣媽當台灣全陪 來介紹福建永定 集慶樓
請格友們跟我來不要走失了喔~~~~
這為小姐~喔~不~不~不可稱小姐
(在那裡 是在酒家上班的女孩才叫小姐)
這為妹子是當地的地陪在前面帶路
(身上穿著是客家傳統的服裝)
集慶樓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下來供遊人觀賞,
讓遊客們贊嘆, 稱“集慶樓是隱藏在深山裡的人間奇跡”。
樓門為石質門框,陰刻楹聯:
集益鳴謙德 (含意:集益都從謙虛受 )
慶餘積善微 (含意:慶餘只在善中求)
”橫批:“物華天寶”
厚實的門扇封鐵板,上方設防火水槽,可有效防止火攻。
全樓由一個方形樓(祖堂)和兩個環圓形樓組成。
外環形樓共四層,底層53開間,二層以上每層56開間,
一共有221個房間。
內環是一層樓的建築 磚木結構
共有26個房間 一般設飯聽 雜物間
從一層到四層共有72架上下樓梯,
(集慶樓 結構最特殊之處)
一般圓樓,小的設置兩處公共樓梯,
大的設置4處樓梯,唯獨集慶樓
,按底層每戶從1樓到 4樓各自安裝樓梯,
各層通道用木板隔開,72道樓梯
把全樓分割成72個獨立的單元
頂層外牆設置了9個瞭望台。(防衛 通風 採光)
集慶樓的房間,樓梯、隔牆全部用杉木材料構建,
相鄰處全部靠榫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
祖堂位於樓中心 方行土木結構 是全土樓的重心
正門為祭拜祖先之門
日出東方為初生嬰兒(男)進入祖堂拜祖
日落西山為往生老人(男)之門
(舊時期在 男尊女卑的社會裡 女人是進不了祖堂的)
集慶樓按照易經中的 八卦 九宮 九格
二十四山 七十二河洛的格局而設計的
土樓 以紅壤土、竹片、砂石、糯米、紅糖、
蛋清等作材料。用木模版搗實夯造。
內環有間雜貨店 賣有涼飲零食
土樓簡介書本 扇子還有土樓模型
集慶樓層展示簡介
外環壹樓每間房間~都有展示各式各樣的農作物
各式各樣的展示間
新娘房
當年理髮廳
這是一樓秘密通道只有樓主知道(或長老)
另外外環二層以上在每單元的梯間靠外牆處,
另設一道寬50釐米的暗梯,
平時用木板蓋住,外人根本無法發現,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時才使用
底層樓梯旁分佈設有衛生間 洗浴間
內環與外環以天井相隔,中間掰擺放大水缸(防火用)
門廳至內環之間以青石板鋪設通道。
全樓木質結構 沒有用一根鐵釘
全用木榫連接而成 更顯牢固
土樓結構都是軸線對稱的
而祖堂一定設在軸線的中心顯赫位置
以供敬奉祖先 也代表客家人強烈的家族凝聚意識
一般土樓:一樓是廚房
二樓是儲藏室
三 四樓以上是臥室
一般對土樓的稱呼:
只蓋一樓的土樓叫厝
只建二樓叫居 三樓以上才叫土樓
這個標示是受美國聯合國保護的印證
這個字叫ㄘㄨ 意識是:客家衣著飲食樸實無華之意
(是辣媽的見解 若有不當 請格友不吝指教)
千秋家園夢 永嘉之亂、八王之亂,金兵侵宋,
客家先民一次次 舉族南遷。
與當地原住民對峙和交融中,土樓於焉誕生,
既彰顯中原望族,又凝聚全家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