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南靖- 裕昌樓 (東倒西歪樓)
裕昌樓是南靖縣現存最古老的土樓,
建於元末明初,以「斜而不倒」聞名,
從落成至今一直保持這個姿勢長達700年不變,
所以又叫「東倒西歪樓」,
年代較義大利比薩斜塔晚10幾年。
裕昌樓,「東倒西歪樓」,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寮村上節社,
建於元末明初(1308—1338年間),
高5層18.2米,占地2289平方米,
建築面積6358.2平方米,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
第一層牆厚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釐米。
樓內牆體均以杉木築建。坐西朝東,為觀音坐蓮穴位。
一般對土樓的稱呼:只蓋一樓的土樓叫厝 只建二樓叫居 三樓以上才叫土樓
由劉、羅、張、唐、範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
共有五層18.2米,房室269間。全樓有五部樓梯,分為五大卦,
土樓結構都是軸線對稱的, 而祖堂一定設在軸線的中心顯赫位置
以供敬奉祖先 , 也代表客家人強烈的家族凝聚意識
堂前用鵝卵石鋪成的一個陰陽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
裕昌樓最大的特點是柱子東倒西歪,最大的傾斜度為15°
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七百年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
「東倒西歪樓」的典故, 土樓是五姓人家合建的,
木匠師傅和泥水師傅便由五姓人家輪流供飯。
一個寒流襲來的夜晚,剛供完一輪飯的人家以為沒事了,
早早就吹燈睡覺,輪到供飯的那一戶人家以為是明天一大早的事,
也就天一黑也鑽進被窩了。兩家沒有交接好,
這就苦了夜晚加班的木匠師傅,天寒地凍,飢腸轆轆,
以為主人家該送來熱氣騰騰的點心,誰知老半天不見動靜,
越等越失望。也不知是餓得神思恍惚還是有意捉弄,
木匠師傅這一晚上做出的榫子都不合規範,榫眼太大而榫頭太小,
不過主人也沒有發現,立柱上梁之後一時也沒有出現異常。
不久,大家發現二樓以上的迴廊支柱開始傾斜 仔細看第三、
四層樓的柱子還真的東歪西斜, 似乎有倒塌的危險,不由人心惶惶。
就這麼一天傍晚,一隻老虎突然闖進樓里,
這個不速之客像巡視大爺一樣,在個層樓的迴廊上走了一圈,
從後窗跳到樓後的山坡,撐起前腳坐在山坡上,
目光溫存地看著裕昌樓,輕輕地吼叫了一聲。
山大王的這一聲輕吼,全樓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劉姓人說,這一聲是叫“好”,對裕昌樓的落成表示祝賀
但其餘四姓人卻認為,老虎入樓不是好事,
有了第一次肯定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將來凶多吉少。
不久,四姓人家就把各自的單元賤價賣給劉姓人,
遷往他鄉或者漂洋過海到南洋去了。
劉姓人得到整座土樓後,發現柱子雖然傾斜,
但由於梁柱相互牽引,整體合力沒有受到破壞,
於是他們便安居樂業,七百多年來繁衍生息,
人才輩出,有明清的進士,更有現代的大學教授和廳級幹部
至今還有一百多人住在樓里。
想來真有意思,木匠師傅本意是要捉弄一下樓主,
誰知歪打正著,無意中使裕昌樓揚名遠近,
幾百年來為人嘖嘖稱奇。
裕昌樓天井裡沒有水井,在樓後半部分靠山一面,
每家底層廚房內都有一口水井,共22口,井深約1.5米,
水質清甜甘洌,四季泉涌不溢。只要用長柄的瓢就可以取到井水,
外牆壁上凹進一個壁龕放置水缸, 井口還加蓋板,
其用水之方便可想而知。是福建土樓中水井最多的土樓
在閩西南土樓鄉村,像裕昌樓這樣歪而不倒的土樓是絕無僅有的,
不僅成為有趣的人文景觀,也算得上建築學上的一個小小奇跡。
留言列表